TAO 興 TAO 廢!Messari 研究員拆解 Bittensor 的網路效應
- 原文:《Breaking Down Bittensor’s Network Effects》
- 作者:Seth Bloomberg(Messari 研究員)
- 編譯:Zombit
Messari 研究員 Seth Bloomberg 近日在 X 上發布了一篇文章,詳細拆解 Bittensor 的網路效應,以及未來發展可能面臨的瓶頸。
以下為原文編譯:
由於最近大家對 Bittensor 談論頗多,我想分享一下我對它的看法和一些擔憂。
感謝 Saypien(前 Messari 高管) 關於此話題的大量討論,也要感謝 Sami Kassab(前 Messari 研究員),我知道他會來指出我這裡的錯誤。
一個基礎層網絡必須建立網路效應才能成功,這樣才能吸引並留住用戶和開發者。對於像以太坊這樣的智能合約平台,網路效應來自鏈上流動性和穩定的執行能力。對於 Bittensor,目前它的網路效應來源於:
1) 熟悉在網絡上挖礦的 AI/ML 開發者(即,創建 AI 模型和服務的開發者);
2) 能夠吸收代幣拋售壓力的深度流動性 TAO 市場。通常,較不成熟的網路更容易受到代幣拋售壓力的影響。
由於 (2) 對大多數加密網路普遍適用,我將主要關注 (1)。具體來說,(1) 產生的網路效應或飛輪效應如下:新子網受益於經驗豐富的 AI/ML Bittensor 開發者,這些開發者不斷產出高質量的結果 → AI/ML 工程師受益於持續的 TAO 代幣發行。能期望的是,TAO 代幣的收益,加上 Bittensor 的 AI/ML 人才,將繼續吸引更多的子網構建者,從而吸引更多的 AI/ML 人才,形成循環。
無論你是看空還是看多 TAO,都值得探討這種網路效應可能會如何崩潰。所以,讓我們開始吧。
情景一:TAO 代幣收益 < 經營費用
AI/ML 人才被吸引到網路上,是因為他們獲得的 TAO 代幣收益超過了他們在 Bittensor 上的經營成本。數學很簡單:不需要大量資金募集、不需要獲取客戶或產生收入。只需要將模型整合到 Bittensor 的子網中,並獲得 TAO 代幣發行收益。這個模型的假設是,你的收益(基於當前或預期的 TAO 價值)應該能覆蓋你用美元計價的開支。如果這筆賬不成立,那麼 AI/ML 人才就會選擇離開 Bittensor,尋找其他機會。
情景二:機會成本計算
想像一下,你是 Bittensor 上的一名厲害的 AI/ML 開發者,或者你是一個由兩三個 AI/ML 開發者組成的小團隊,在 Bittensor 上構建項目。在某個時候,你不得不問自己:「繼續在這裡當礦工的機會成本是什麼?」好吧,你知道留在 Bittensor 的上行收益僅來自於 TAO 代幣發行和 TAO 代幣價格上漲。有了這一側的收益,你還需要考慮另一側:離開 Bittensor 創建新的協議是否能帶來更大的收益?我知道……這對一些人來說可能是「褻瀆」,但如果不考慮這一點,那你就是不對自己負責任。
Bittensor 已意識到需要為子網及其礦工提供額外的激勵收益。「動態 TAO」似乎是他們認可的解決方案。
目前它在測試網上運行,因此很可能會在今年底或明年初上線。通過動態 TAO,每個子網都會擁有一個類似 Uniswap V2 的資金池,該資金池會將子網代幣與 TAO 進行配對並定價。這次升級的「動態」之處在於新的動態 TAO 代幣發行模型:資金池中質押的 TAO 越多,分配給子網的 TAO 代幣發行越多,子網代幣價格也越高。聽起來這很划算。AI 開發者可以獲得子網代幣的升值,同時保留在 Bittensor 生態系統中的優勢(即 TAO 代幣發行)。
然而,將子網代幣與 TAO 配對定價,會對個別子網代幣的估值設置一個「人為的上限」。以太坊和它的 L2 或 Helium 和它的 subDAOs 也有類似的代幣動態關係。這就是機會成本計算發揮作用的地方。如果你是這些厲害的 AI/ML 開發者或子網擁有者之一,為什麼要如上述方式限制自己?為什麼不乾脆建立自己的協議或網路?我敢說,有一些風投在看過一堆平庸的 AI 與加密項目後,可能會迫切希望資助你,而且這個估值可能比一個設計嚴格的子網更高。或者更好的是,你在挖礦期間積累了大量 TAO,經過計算後認為你可以自籌資金來建立自己的協議,吸引一些應用、用戶和收入,然後再考慮外部資金(這在當今很罕見)。
在我看來,這是 Bittensor 長期需要面對的挑戰——設計機制、激勵和生態系統,來留住最優秀的 AI/ML 人才。
我認為最近 mrink0(Delphi Digital 研究員)的一條推文也暗示了這個問題(如果並非如此,請原諒我斷章取義;如有錯誤,請指正)。在我看來,像 Nous(開源 AI 研究組織 Nous Research)這樣的人離開 Bittensor 建立自己的網路,表明對於某些 Bittensor 開發者而言,留在 Bittensor 的激勵目前並不足以比肩自行構建和發佈自己的網路。
補充:
mrink0 之後再 Seth Bloomberg 的留言區中指出,他同意 Seth Bloomberg 的大部分觀點,並表示關鍵的挑戰將是 Bittensor 是否能夠吸引能夠解決人們願意付費的問題的模式。否則都只是(短暫的)代幣排放。
對此,Seth Bloomberg 給出以下回覆:
即便模型解決了人們願意付費的問題,礦工並不一定能從中獲得任何好處。人們會為使用這些模型的應用或產品付費,但協議中並沒有定義任何機制,能讓礦工分享這些收益。最糟糕的情況是,礦工的需求增加(推理成本上升),但他們卻無法從這些應用或產品中獲得任何收入。Bittensor 礦工的收入無法隨著他們所服務的應用需求或收益而增加。
(责任编辑:财经专题)
-
一篇300字和5张图的稿子,如果被平台推荐,或者被机器认为受众很喜欢,那么至少千元的保底收入,而生产的成本,大概只需要10分钟到15分钟。...[详细]
-
一周预告 | 如无变故CZ将于9月29日出狱;Hamster Kombat拟于9月26日进行TGE
据报告显示,2015年度,墨迹天气APP的满意度评分为4.26分(满分5分),高于主要天气类应用满意度的均值4.11分。...[详细]
-
(任性,看京东这一年干的好事) (可口可乐,分析快乐128年) (豆瓣,2015年度榜单) 竞品包装分析 创意广告门户能够一站式的看互联网行业每天都在发生的好玩事儿,不过它们都属于经过加工...[详细]
-
玩王者荣耀相当于一种社交活动,玩得好的人会被打上“这人玩王者荣耀很溜”的标签,通过微信、QQ等连接线上跟线下的社交平台的传播,从而能够将这个标签带入到现实生活中。...[详细]
-
在这里我撕过开发,怼过产品,跟运营更是争论了不少次,还顶撞过老板呢,战绩累累,哈哈哈!当然也没用的哭过好多次,每次争论后自己是最不好受的。...[详细]
-
虽然我们应该推崇复盘,但是大部分时候其实都是在事后诸葛亮,我们经常从当初错过的和当初抓住的机会中反思下一次应该如何操作,然而其实当初并没有做太多真正正确的预测,也没有付出什么行动,只是将曾经模棱两...[详细]
-
90后毕竟是商业的新生力量,即使他们是最受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浪潮熏陶的群体,但所接触的也是掩藏后的信息来源,更何况这场创业潮的大部分90后还属于没有工作经验的新人,更遑论对市场需求有什么深度理解了。...[详细]
-
苹果CEO库克在这次访问中国时,特别提到了中外支付的差异性。...[详细]
-
我衷心感谢复星团队始终具有的荣辱与共、共同担当的精神,这一切每每都让我倍感温暖,也给我不竭的前行力量。...[详细]
-
我觉得,正和博弈的首要任务就是寻找志同道合者,看看彼此的理念和价值观是否相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