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棱两可?就是说话绕弯子!模棱两可是什么意思
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对话?
——“今晚聚餐你去吗?”
——“看情况吧,可能去也可能不去。”
这种既不肯定也不否定的回答,就是典型的“模棱两可”,它像一团迷雾,让人摸不清说话者的真实意图。“模棱两可”究竟是什么意思?它为何存在?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定义:含糊其辞的语言艺术
“模棱两可”指故意用模糊、不确定的表达方式,避免直接表态,这个成语源自《旧唐书·苏味道传》,唐代宰相苏味道常以“模棱持两端”的态度处理政事,被戏称为“苏模棱”。
常见表现:
- 回避关键点:“这个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实际是拖延)
- 双重解释:“你的方案不错,但还有提升空间。”(既夸又贬)
- 推卸责任:“按流程办吧。”(不明确支持或反对)
为何人们爱用模棱两可?
- 自我保护:避免因明确立场而得罪他人或承担后果,例如领导评价员工时,用“总体尚可”代替直接批评。
- 权力博弈:政治家或谈判者常用模糊语言留出回旋余地,比如外交辞令中的“密切关注”。
- 文化习惯:东亚文化强调“中庸”,直接否定可能被视为冒犯,因此委婉表达更普遍。
但弊端也很明显:
- 降低效率:团队讨论时,模棱两可会导致决策拖延。
- 信任危机:长期含糊其辞可能让人怀疑你的诚意。
如何识别与应对模棱两可?
追问具体细节
当对方说“尽量完成”,可以问:“具体需要哪些支持?截止时间能否明确?”
用选择题代替是非题
与其问“你觉得这个方案行吗?”,不如问:“A方案和B方案,哪个更符合需求?”
警惕“语言陷阱”
- 官方套话:“原则上同意”≈“实际不同意”。
- 免责声明:“不排除可能性”≈“大概率不会”。
模棱两可≠高情商,关键在场景
适当模糊在社交中有其价值,比如拒绝邀约时说“下次再约”比直接说“不想去”更得体,但重要场合(如合同条款、医疗建议)必须清晰明确。
经典案例对比:
- 模糊表达:天气预报“局部地区有雨”。(哪里?何时?)
- 清晰表达:“北京市海淀区,今日下午3-5点降雨概率70%。”
清晰是一种力量
语言学家格莱斯提出“合作原则”,强调沟通应提供有效信息,模棱两可像一把双刃剑,用得好能润滑关系,用不好则制造混乱,下次当你忍不住说“再说吧”时,不妨想想:是策略需要,还是逃避的借口?
(字数:698)
(责任编辑:基金工具)
推荐文章
-
电视台广告从审批到播出一般长达几个月,短视频只需要几天。...[详细]
-
同时,这位2008年毕业的码农还表示自己是一位不买房主义者。...[详细]
-
——网易云音乐用户@张小诅咒 在朴树《生如夏花》歌曲下方的评论 小时候刮奖刮出“谢”字还不扔,非要把“谢谢惠顾”都刮的干...[详细]
-
阳光电源:第三季度实现净利润26.4亿元,同比下降7.96%
结果大众化没实现,“高端”的牌子却被砸了...[详细]
-
根据《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六十七条规定,工商部门可以直接吊销企业的营业执照。...[详细]
-
所以说如果要有一个完全面向中国的年轻人,并且角色数量足够多,而且并没有被其他游戏所占用的一个设计原则和思路的话,那就非常能够自然而然的想到了中国古代的神话或者历史人物,不仅仅局限在三国和西游记等单...[详细]
-
玩家比例前三的游戏类型为休闲益智、跑酷竞速、扑克棋牌类,比例均超过5成。...[详细]
-
张志清(第一财经):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原来享有了很大一部分的渠道溢价,然后渠道优势没有了。...[详细]
-
令小财女没有想到的是,这个男孩居然才17岁。...[详细]
-
申请小树时代贷款的条件是什么?我想在小树时代上申请一笔贷款。
他认为,“可教”是领导力的关键要素,伟大的领导者不仅有观点,不仅知道自己想的是什么,而且还要能够清楚地表达出来。...[详细]